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08:07    次浏览
日前,2015年全国广场健身操舞活动启动,活动推出由专家创编的、适合不同人群、编排科学合理、群众简单易学的12套广场健身操舞优秀作品,此举让广场舞这一最平民、最草根、最广泛的群众文化公益性活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。我市群众性的广场舞开展得如何?有哪些特色?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,目前,在我市城乡广场舞活动非常活跃,一些优秀舞队还经常走出阜阳,与外地高手切磋舞技,以花鼓灯、秧歌等代表颍淮文化特色的广场舞曲目更受群众的喜爱。城乡处处有舞场每逢周一、周三、周五上午,在市老年活动中心,一场由退休老人自创自演的花鼓灯广场舞表演,总会准时上演。这些退休老人全部是市老年活动中心夕阳红艺术团成员,爱好舞蹈的他们,希望通过广场舞,达到强身健体、活跃退休文化生活的目的。近日,记者来到市老年活动中心,只见这些老年草根舞者有的身背大鼓,有的手拿小花鼓,载歌载舞,地方韵味浓郁,在张与弛的身体语言中,让人感受到不仅仅是情绪的高亢与平静、精神的激情与舒缓,更多的是地域文化的妩媚风情和民间智慧的精彩闪耀。“只要有演出,我就参加,感觉参加广场舞活动,不但能认识很多朋友,而且还通过自创自演,达到益智益脑、丰富文化生活的效果。”一位参加演出的老人告诉记者。“广场舞,是最常见的群众文化活动,作为易学易参与的‘入门级’文化项目,深受老同志欢迎。”市老年活动中心负责人王殿明告诉记者,夕阳红艺术团广场舞队有数十名成员,全部是退休干部职工。去年,这支舞队代表阜阳参加了全省广场舞大赛,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。眼下,在城市小区、公园,在农村文化广场,到处可以看到草根舞者跳广场舞的身影。来自市体育局的一组数据,可以显示我市广场舞的发展状况。截至去年,我市确定的晨、晚练点有374个,也就是通常说的全民健身点,这些健身点不仅分布在城市社区、学校、企业,还分布在农村。而在这些晨、晚练点,有一大部分是草根舞者在跳广场舞。“广场舞活动的开展,在愉悦群众身心、健康百姓体魄的同时,有效促进了基层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和谐,优化了社会风气,为推动文化阜阳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。”市文化馆文艺部的陈军告诉记者,在众多广场舞代表队中,还涌现出一批优秀代表队。去年,市文化馆承办了“美好安徽舞起来”首届安徽省广场舞大赛阜阳专场,共有来自全市各地的10支代表队近400名选手参加比赛。舞出颍淮文化地域特色由于广场舞在我市迅速发展,出现了表演质量参差不齐、文化品位不高等问题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市文化馆文艺骨干经常深入广场舞点,指导群众练习健康向上、文化气息浓厚的广场舞节目。“基本上,我们每个月要下基层指导群众练习广场舞达10多次。”陈军说。在此基础上,经过我市文化部门的大力指导,我市各地编排了一些文化品位较高的广场舞节目。如展示浓郁地域文化、极具颍淮地域风情的《如今的日子真得味》、《幸福的花鼓扭起来》、《彩巾飞舞》,又有充满中国元素,表达对党、对祖国、对家乡热爱之情的《中国美》、《中国范》、《龙船调》、《摇摆歌》等舞蹈,这些广场舞节目,将地方戏曲、民歌、花鼓灯等多种元素混合,不仅增强了广场舞的观赏性和表演性,同时也丰富和完善了人们对广场舞内涵的认知和理解。“广场舞不仅能增进舞友之间的友谊,丰富业余文化生活,改善人际关系,增强交际能力,更重要的是在参与中,形成了健康、艺术、文化三者之间的良好生态循环,这些都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有重要价值。”市文化馆有关负责人说,为提高我市广场舞整体水平,我市计划在5月9日举办“美好安徽舞起来”第二届安徽省广场舞阜阳赛区大赛,目前比赛正处在报名阶段。比赛要求每支队伍人数不得少于30人,参赛曲目以安徽本土音乐、民歌、戏曲为主,通过初赛,经专家评定,我市将选出两支优秀队伍参加省广场舞决赛,充分展现我市民众蓬勃的精神面貌和精彩舞姿。